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端午节小长假又到啦!
回家过节了么?你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呢?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挂艾草、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智慧的古人通过饮食、挂艾等行为,都是为了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为健康保驾护航。艾草菖蒲等芳香类的植物有驱虫的功效,也有一定的防疫防病的目的。所以到现在端午节仍然有很多人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
绑五彩线
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此外,端午节还有画额、佩豆娘、斗草等习俗,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