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窝在沙发上,眼睛紧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快速移动,赢一把就喜不自胜,输了就骂骂咧咧……这种场面是不少重度手机游戏玩家的写照。


不过,从19日起,痴迷游戏无法自拔的你要注意了,你可能已患上精神疾病。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好好的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怎么就成精神病了呢?


先来看看这两天,各大官微都在发布的一条消息:


原来WHO在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1.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据悉,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发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引入了“互联网游戏障碍”这一概念。


因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研究中心,对年轻男性的研究发现: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


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将“互联网游戏障碍”归类为“尚待进一步研究”。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