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开启上蒸下煮的模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超40℃!



随着高温袭来的还有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神段子!


1、江浙沪的朋友们,8个月前你们苦苦要求的集中供暖终于实现了!

2、这个天气,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请先救你妈,我想多凉快会。

3、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要在电风扇下笑。

4、刚才听说一个消息:某地一位老人在广场上摔了一跤,最终被医院确定为三级烫伤。

5、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6、到今天我才懂得,“哪凉快哪待着去”绝不是一句骂人话,这绝对是最真挚的关怀,最深藏不露的爱!

7、这个天气约你出去吃饭的,一定是生死之交,谈的肯定都是终身大事!


小伙伴们!我只想告诉你们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儿,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热情似火的艳阳天。


But……有些人对这样的消息却一点也不畏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


热休克蛋白是机体面对热应激时的一种适应性变化,表现为对热更强的适应能力。刚入夏时,体内的热休克蛋白含量较低,对热敏感,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的热休克蛋白逐渐合成,含量增加,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自然就得到提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入夏时,人们往往感觉炎热难耐,而入夏一段时间后,人们逐渐适应,感觉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原因了。


有些人之所以会更怕热,主要与热休克蛋白合成的基因类型有关。同样时间内生成更多热休克蛋白的人往往会显得更扛热一些。又或者炎热地区生活的人迁徙到更高纬度的地区,他们在炎热天气的适应能力就会更强一些,但其本质也是与热休克蛋白生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