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Transavia航空的客机在葡萄牙法鲁市紧急降落,原因是飞机上有一名乘客身体太臭。该乘客近日被曝是俄罗斯知名音乐人,因被“食肉菌”感染使得身上散发恶臭气味,不幸的是该音乐人于6月25日不治身亡。



据悉,起初机组人员打算采用“洗手间隔离”的方法将该乘客与其他乘客区隔开,但由于其身上的臭味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机长最终决定迫降葡萄牙。周围乘客描述称,这名乘客身上的味道像数天没洗澡一样,造成多人在飞机内呕吐。





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走向悲剧,关键词是“食肉菌”。食肉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是细菌的“组合作乱”。


叫它食肉菌不是因为它靠吃肉存活,食肉菌会释放很强的毒素来破坏人体肌肉组织,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常表现为片状红肿、疼痛、麻木,皮下组织坏死导致高热、寒战、低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产生的毒素被人体吸收,又会进一步导致肝肾损伤,使得病情急转直下,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其实,食肉菌离我们并不远。


2016年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在杀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导致伤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最终病情过重不治身亡。


类似一个不起眼的小伤口而染上“坏死性筋膜炎”威胁到生命的病例,并不鲜见。南京一位环卫工人老李,工作时被车上的器械划破一道3厘米左右的口子,到医院时伤口还不怎么严重,不过很快十个手指就全肿了起来,发烧烧到39摄氏度。医生和细菌们斗了50多天,试了不同的抗生素组合,才控制住了感染。


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食肉菌感染的共同特点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伤口均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预防食肉菌感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处理伤口:预防食肉菌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保护皮肤的完整性。但实际上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当皮肤破损后,一定要将伤口清洗干净,涂抹碘伏消毒伤口,保持伤口的干燥,避免污染伤口。


2.游泳时,要避免损伤皮肤,一旦发生皮肤的损伤应该立即停止继续接触水,进行伤口处理。


3.对于比较大的伤口,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特别是糖尿病、肿瘤等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出现伤口后,更应该重视及时处理。


4.慎用创可贴:创可贴只适用于小切割伤伤口,且使用前伤口要清洗消毒、保持干燥。如果伤口没有消毒就使用创可贴,创可贴将伤口密闭,无疑是制造了一个很好的厌氧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