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紧随其后,两者症状极为相似:发烧不退、出疱疹、不吃饭,都让家长焦急万分。


图片来源:觅元素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引起粘膜和皮肤的溃疡和疱疹。


都起小水泡,区别究竟在哪儿?


出疹部位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手足口病的疱疹可发于口腔、手部、足部、臀部位置,而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口腔部位出疱疹。


在儿科,手足口病宝宝在手、足等部位还没有出疹时,往往容易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因此,当宝宝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时,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观察手、足、臀部、肛门周围有无出疹,以防发生手足口病。


传染性


两种疾病都有传染性,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但属一般性传染病,管理级别要低一点。但是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危害重,是法定丙类传染病。如果孩子患上手足口病,一定要在请假时告诉老师,并遵照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等症状消失后一周再去学校或托幼机构。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消化道及亲密接触(亲吻、拥抱、公用物品等)传播。主要流行于4-9月,以5-7月为高峰期,多发于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


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以夏秋季(六一前后)为高发期。易感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多见于1-10岁。


危险程度


疱疹性咽峡炎虽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即不会出现重症。而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甚至会导致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