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自酿葡萄酒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很多人认为自酿葡萄酒天然无害,饮用起来更安全。自酿葡萄酒真的安全吗?土法酿酒容易细菌超标,还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或许我们该三思而后行。


Photo by Maja Petric on Unsplash


葡萄酒中怎么会有甲醇呢?


甲醇不是由葡萄汁发酵得到的,其产生与葡萄的皮和籽有关,对于葡萄果实来说,其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胶,果胶的本质是半乳糖醛酸聚糖,其侧链可以被酯化,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酯化的果胶就可以产生甲醇。因此在连皮发酵的红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要高一点。


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工艺严格控制甲醇的含量,而自酿葡萄酒就很难把握控制其含量。如果采用新鲜、质量好的葡萄酿酒,酿造方法得当,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并不至于超过上限。如果原料出现霉烂,条件过热,就可能出现甲醇超标的情况,由此就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自酿酒不但要警惕甲醇超标还要小心杂菌污染


杂菌污染可能是更为常见的问题。葡萄中的葡萄糖在为酵母提供好的营养来源的同时,也为杂菌提供好的生存条件,工业生产中一般会采用添加二氧化硫等方法对葡萄汁进行消毒。自酿酒很少对葡萄汁和容器进行消毒,杂菌容易残留。自酿葡萄酒酒精度不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在家制作发酵食品,最有效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须要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增加安全风险。


在酒的品质和安全性方面,自酿葡萄酒确实没什么优势,风味也大打折扣。不要为了健康,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