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吃饭相比,吃等量大米熬煮的粥更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因为米粥在加热煮制过程中,其结构变得松散且部分溶解于水,更容易被口腔及小肠内的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亦使少量蛋白质或氨基酸溶解其中,使其更易被消化,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高峰值,并使高峰值的时间提前到来。 喝粥后的血糖有上升很快,下降得也很快,血糖波动大。血糖波动越大,对身体越不利。
所以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建议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友喝粥,但对于对于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往往主食偏爱喝粥。
鱼与熊掌如何才能兼得呢?小编教你几招。
cr:pexels
(1)粥放凉喝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喝热乎乎的粥,粥在煮熟后淀粉的糊化程度很高,所以升糖指数也很高。而粥放凉之后淀粉会出现抗性,升糖就不会那么快。当然,肠胃功能不好的糖友们建议不要喝凉粥。
(2)喝杂粮粥
糖友不要喝单纯的白米粥,可以用杂粮和大米搭配一起做粥喝,如黑米、紫米、糙米;红豆、绿豆、黑豆、扁豆、等。这些都是未经加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煮粥时可先将杂粮泡一泡,这样做不至于造成煮的时间太长,能降低粥的升糖指数。
(3)同时干稀搭配
如果能让粥在胃内多停留一些时间,升高血糖的速度自然会减慢。如果我们在喝粥前,先吃一些固体食物,如主食、青菜,做到干稀搭配,这样可以延长粥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减慢血糖升高的速度。
(4)慢慢喝粥
如果我们慢慢喝粥,单位时间内被消化吸收的粥的量也会减少,血糖上升自然就会慢,糖尿病患者喝粥要像喝酒似的,小口慢饮。
煮粥小窍门:
*推荐糖尿病患者做杂粮粥,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且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低,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的波动,适合糖友。像糙米、燕麦、薏米、豆类等都是适合煮粥的杂粮。
*煮粥时间不宜过长、不宜煮的太糊,可根据食材的不同分批次放入,保证尽量保持食物颗粒的完整性。
*煮粥时不宜掺杂糯米、黏小米这类高粘性又不利于消化的食材,与大米搭配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也要避免加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