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集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一直以来,是公认的抗癌圣手,也确实有相关的实验表明,大蒜中的某些功能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大蒜中含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对防癌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是,一档知名健康养生节目将两道大蒜炝锅烹调的典型菜肴——蒜蓉炸茄盒和蒜蓉炸虾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均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最后得出“结论”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
这种“反常识”的视频内容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引爆朋友圈。
这个视频,可信么?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
cr:pexels
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它属于2A类致癌物。
所谓的2A类致癌物是指已证实对实验动物有明确致癌作用,而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不妨碍怀疑其可能对人类有一定致癌性。
只要食物原材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经过高温(>120℃)油炸、高温烧烤,发生美拉德反应后就会产生丙烯酰,由于产生条件太容易实现,丙烯酰胺存在于很多食物(咖啡、烤面包、饼干、坚果等)中,食物在加热中颜色越是颜色发黄、发褐、发焦,丙烯酰胺的含量越高。
抛开剂量谈致癌都是耍流氓,许多致癌物都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并且机体持续暴露(接触)一定时间后,才有可能提高癌症的发病率。
大蒜炝锅究竟会产生多少丙烯酰胺呢?
每1克的大蒜平均仅能生成0.2微克的丙烯酰胺。另外,炝锅时大蒜只是作为配料,一人份的菜中用几克大蒜就足够了,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
因此,不能说使用大蒜炝锅,就一定会增加致癌危险。毕竟丙烯酰胺是“可能”对人类有“一定的”致癌性,而且剂量也实在是有限。
当然,丙烯酰胺对人体无益。为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在用大蒜炝锅的时候油不要太热,蒜粒稍微偏黄色就可以了。在日常烹调食物时,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不要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