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在50岁左右岁突然发生,如果你及早读懂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就能力挽狂澜。
血液粘稠五个信号
1、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晨起头晕,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2、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3、 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
4、 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5、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如果以上5个症状,你出现3个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床上将血液粘度超过正常标准,专业术语称为“高粘滞血症”,俗称血稠。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视网膜炎以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改善血稠状况?
晨起喝杯温开水
早晨醒时,体内会因为缺水而导致血液黏稠。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尽快小口慢慢补充水分,另外,每天喝水量不少于1200毫升。
cr:pexels
多吃点稀释血液的食物
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可以多吃一些能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比如黑木耳、洋葱、香菇、菠萝、柠檬、西红柿、紫菜、海带、玉米等。
少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粘稠度。
饭后散散步
饭后散步有助于消除饭后的困意,促进体液、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减少脑中风发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