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社交,这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社恐人士”?
其实很多人都会对某些重要的社交场合感到紧张和焦虑,那究竟什么程度才算是社交焦虑障碍呢?可以对照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进行自测:
A. 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 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 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 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 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对其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标准,建议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社交恐惧症患者要试着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勇敢面对。不要宅在家里,走出去,多运动。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很多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不敢说法,不敢和别人聊天,是因为害怕别人的厌恶,他们希望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从而容易加重社交的心理负担。
其实社交恐惧症,如果早起能够被发现,其改正几率要大得多,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智商在线,但是胆小、内向、不愿意和同龄人说话,甚至不愿意和家长说话时,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