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各种骨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大大增加。


因此网络上流传起这样的谣言:人的骨骼矿物质密度在冬季呈减低的季节性变化,部分骨头会变得极其脆弱,也就是常说的“一到冬天骨头就变脆”。


甚至有人还给出了医学道理:天冷时出门少加上运动少,受太阳光照射时间短,这确实会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较大,使得人体的骨骼在冬天变脆。



事实上,冬天因为晒太阳少导致人体骨骼出现的钙流失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春、夏、秋3个季节弥补回来。骨头变脆是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


天气一旦变冷,老年人骨折的几率骤增,究竟因为啥?


一、冬天容易骨折的4大原因!


1、天寒地冻,地面变得更加坚硬,在冰雪天中更加容易让人滑倒导致骨折;


2、温度下降,神经传导速度较慢,人们反应变得迟钝,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平衡失调,就容易跌倒,引起骨折意外;


3、冬天人们穿的衣服较厚,行动变得更加笨拙,中老年人尤其如此,更容易跌倒致骨折;


4、在天冷的时候,老年人活动减少,关节的灵活度下降,再加上自身平衡能力的下降,以及对外伤发硬能力的下降,都增加了老年人在冷天发生骨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