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参考】

1、贫困县基本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2月2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提交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不断完善,所有贫困县已基本实现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1个。(来源:健康报)


2、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已立案2826起 案值逾29亿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自今年1月13部门联合启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以来,截至2月15日,全国共立案2826起、案值29.1亿、结案774件、罚没款1.59亿。(来源:中国新闻网)


3、我国首部罕见病诊疗指南发布!涵盖121种罕见病

2月27日,在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前,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据悉,这是我国首部罕见病诊疗指南,涵盖了121种罕见病。(来源:健康时报)


4、聊城“假药”案 请给患者留一条生路

2月25号,山东卫视播出的山东新闻联播“今日聚焦”节目,把聊城市肿瘤医院陈宗祥主任推到了风口浪尖。节目的标题极其惊悚《聊城:主任医师竟然开假药》,但内容很简短,大体可以分为几段:(来源:烧伤超人阿宝)


5、我国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出炉 情况良好!

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称我国绝大部分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仅少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农村人口整体好于农村人口。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来源:环球网)


6、《焦点访谈》 辅助用药:从滥用到规矩用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医院看病,有时候会给配一大堆的药,花的钱不少。可这些药都是必须得吃的吗?不见得。这些药里,有的是对症治病的主要用药,治病就靠它,有的则属于辅助用药,单用它治不好病,用了,可能会有助于康复,也可能根本没什么用。辅助用药的乱用甚至是滥用,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增加了医保开支。怎么管理好辅助用药呢?(来源:央视网)



【渔歌医疗参考】

1、患者输液过程中突然发抖,是输液反应还是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顺利输入第一瓶泮托拉唑钠之后,换上第二瓶醒脑静,当输入约300ml之时,患者诉身上发冷,浑身发抖,测体温正常,血压、心率大致正常,但稍有偏高,100次每分,心电图正常。


2、央视再度关注村医:乡村新改革 村医的希望

央视再度关注村医!2019年2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以《乡村新改革村医的希望》为题,深度报道了北川村医的坚守以及北川在乡村振兴中村医改革之路。



【国际医疗参考】

1、单亲妈妈通常把孩子健康放在首位(Single Moms Often Put Kids' Health Care First)(来源:webmd)


2、工作时间长的女性抑郁可能性更高(Women Who Work Long Hours May Face More Depression)(来源:webmd)


3、研究显示:夜间分娩增加20%并发症风险(Giving birth at night may rai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by 20%: Study finds alarming correlation between shift patterns and mishaps that put the lives of women and babies at risk)


4、为什么部分湿疹儿童会对食物过敏(Why Do Some Kids With Eczema Develop Food Allergies?)(来源:healthday)


5、高血压、胆固醇药物对心脏健康有帮助,但对大脑无益(Meds for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Help the Heart -- But Maybe Not the Mind)(来源:healthday)



【今日趣图】


困了,我先盖被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