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也是人们食用粽子的高峰时期,烹煮、贮存和食用粽子时,应当额外注意,尤其一些高危人群,不能贪嘴。


Photo by Chan Walrus from Pexels



吃粽子时不能太快或太多


粽子时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其极不易消化,吃太快或太多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窒息事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不能吃储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保质期是极其短暂的,剥开的粽子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


不要空腹吃


如早晨空腹吃粽子,由于难消化的糯米等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易出现“烧心”或“泛酸”等症状,尤其是原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还可能导致旧病复发。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粽子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胃肠道病患者不宜吃粽子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在吃粽子前如果吃些开胃的水果,再吃粽子就不会觉得腻了,例如,菠萝、草莓、樱桃和杨梅很开胃,而且它们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非常推荐和粽子搭配着吃。不仅如此,这些水果的共同作用就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果酸和草酸等,不仅可使端午节的大餐更营养,还可及时消除粽子中的糯性,稀释胃肠中的油腻。膳食纤维也能够加速肠胃蠕动,使更多油性物得以尽快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