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痔疮最多见的症状,一些朋友就没太当回事儿。结直肠癌也可以引起便血,许多肠癌患者都有误把便血认为是痔疮而延误诊治的经历。
便血是痔?还是癌?
可以去医院做肛诊或者肠镜分辨,也可以自己在家初步判断。
大肠癌出现的便血通常是暗红色,一般与大便混杂在一起,还会有黏液附在粪便表面;到了中晚期,还可出现脓血便。有时短时间内总想去排便,但是排出来的除了少量血或黏液外,不会有大便排出。
而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附在大便的表面,不与粪便混合。经常在排便完后会有鲜红色的血滴下来,严重时血会喷出来。此外,由痔疮引起的便血一般发生在大便较干结的情况下。
Photo by Jan Kolar (www.kolar.io) on Unsplash
此外,大肠癌与痔疮的痛感不同。一般大肠癌发展到后期,会有腹痛感,疼痛多出现在中下腹部,有肛门下坠感。但是痔疮患者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大便次数也不同。大肠癌患者会因为肠道内存在肿瘤,然后刺激患者的肠道,导致排便的次数增加,但是每次排便量不多,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症状。而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血便、大便次数变多等异常情况,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如果自己不能进行判断,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误诊。
建议50岁以上、有结直肠息肉史或慢性肠炎、长期饮酒或高脂饮食、长期坐位工作且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检。肠癌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随诊检查出现的大肠腺瘤均推荐切除。如果发现有肠息肉则必须高度重视,因为80%的大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