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多毛、肥胖、痤疮、不孕和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等。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


注意最后一句话,“患者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这也是妹子容易误解的地方,觉得自己没有肥胖就觉得自己没有得该病。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如果妇科B超发现了卵巢多囊样改变,是不是就等于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多囊卵巢综合征实际上是个排除性诊断。换言之,如果你患有高泌乳素血症、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卵巢肿瘤、甲状腺机能异常等等疾病,尽管也能够导致月经失调、B超报告卵巢多囊样变、血清雄激素升高甚至不孕,但是,都不能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只有排除了这些疾病之后,才能称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也就是为什么临床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排查的主要原因。


美国内分泌学会2013年颁布了PCOS的诊疗指南,即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临床表现,即可诊断PCOS:(1)雄激素过多的临床和(或)生化表现,如多毛、痤疮、雄激素性脱发、血清总睾酮或游离睾酮升高;(2)稀发排卵或无排卵;(3)卵巢多囊样改变,即单侧卵巢体积增大超过10ml(排除囊肿及优势卵泡)或单侧卵巢内有超过12个的直径2mm~9mm卵泡。


与上述标准不同,在我国现行的PCOS诊断标准中,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是诊断的必需条件。另外,再符合下列2项中的一项,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后,可诊断为PCOS:(1)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2)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


是怎么得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


根据2017年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女性中的发病率约5.6%,在月经不调和不孕患者中比例更加高。


迄今为止没有明确的医学注解阐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诱因,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易怀孕,但并不表示不能。


对于不孕患者而言,实现孕育才是他们的初衷,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所在。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在治疗上也会有所不同,治疗主要坚持运动-调整饮食-调节内分泌-药物促排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