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基因编辑婴儿”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ill Oxford © Unsplash
法院认为,3名被告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追名逐利,故意违反国家有关科研和医疗管理规定,逾越科研和医学伦理道德底线,贸然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医疗,扰乱医疗管理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行医罪。根据3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判处被告人贺建奎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判处张仁礼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判处覃金洲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事件回顾:
2018年11月26日,人民网深圳频道发布消息称,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领导该实验。
人民网的报道中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介绍,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即艾滋病,下同)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但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消息发布后不久,社会各界对此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合规操作表示质疑,对其背后涉及的伦理问题争论不休。
2018年11月26日晚间,122位科学家发布联署声明,强烈谴责贺建奎贸然对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做任何尝试。文中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
2019年1月21日,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认定,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2019年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决定解除与贺建奎的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其在校内一切教学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