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用的对付发烧的办法之一就是捂上厚厚的被子,闷出一身大汗,通常称之为“捂汗”或“发汗”。很多人表示,捂了一身汗出来后就退热了。


其实,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


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发烧时,人体体温变化经历三个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


②高热持续期: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达高峰后,发热会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能量消耗大,口干舌燥,浑身发烫;


③体温下降期:出汗散热,皮肤潮湿。


到了第三个阶段体温下降期,不捂汗一样会出汗。捂汗反而阻碍人体散热,危害健康。


尤其对于宝宝来说,捂热还会导致一种专属于婴幼儿的临床疾病——“捂热综合征”。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如果过度包裹捂热,会导致孩子身体无法散热,从而产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缺氧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发烧时正确的做法:不要穿太多衣服,不盖太厚实的被子,保证身体能充分散热,多喝温开水,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