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春节讲究好意头,希望“年年有余”,当然春节餐桌上少不了“鱼”。不过,需要提醒大家,吃鱼时,一定要要注意安全,除了小心鱼刺,更要小心鱼胆。
Photo by Shukhrat Umarov from Pexels
曾有人因听信 “生吞鱼胆可明目” 的民间偏方,结果吞食后出现中毒症状,肝功能严重受损。
90年代,日本学者从鲤鱼胆汁中分离出一种物质5α-鲤醇硫酸盐,证实物质具有毒性。现在认为,以鲤醇硫酸酯钠为代表的鲤醇硫酸盐是胆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另外,胆汁中的组胺、氢氰酸、胆酸等等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这些物质经过人体器官肝、肾代谢后进入血液,会造成肾脏组织和心肌损伤,引起肝脏变性、坏死和肾小管损害、集合管阻塞、肾小球过滤减少、尿流排出受阻,在短期内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不是所有鱼的胆汁都有毒,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均为胆毒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及鲢鱼,其鱼胆毒性都较强。
鱼胆中毒后,发病快,且没有特效解毒药,即使误食少量也能引起中毒。如果不确定哪些鱼胆汁有毒,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所有鱼的鱼胆都丢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多一份防范意识,就多一份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