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0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的研究报道。报道指出,初步估计,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图源:Nature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研究团队正在努力解开一个重要的流行病学难题——有多少比例的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初步详细估计表明,这些病例可能占所有感染病例的60%左右。


众多科学家怀疑,有大量的隐匿病例并未被发现。这些病例没有任何症状,因为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流行病学史不能与已确诊的COVID-19患者联系起来。大多数轻度感染者还没有病到需要就医的程度,而且可能会错过诸如体温检测等筛查方法,因此这种现象的严重程度及其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仍然难以捉摸。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表示:“了解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对于我们了解这种特殊的流行病非常重要。”


为了评估隐性感染的程度,中国和美国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模型,该模型使用了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收到的2.6万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数据。


未 检 出 的 病 例


3月6日,发布在预印本平台上的研究中1,该团队指出,截至2月18日,武汉有3.74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当局并不知情。据作者说,这些未报告的病例大多发生在那些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但仍有传染性的人身上。


“根据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至少59%的感染者没有经过检测,且可能传染给了其他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邬堂春说,他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病毒在湖北传播如此之快,现在却在世界各地传播。”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疾病建模专家Adam Kucharski表示,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几项基于更小数据集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佳的、最新的数据集分析,”他说,而且方法是合理的。


亚特兰大乔治亚州立大学的数学流行病学家Gerardo Chowell提出质疑:但是该模型假设社区中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与其他任何人接触。”事实上,“你有更多的机会与一小部分人接触: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他说,该模型可能高估了传播率,夸大了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感染数量。但他表示,结果大致正确。


越 来 越 多 的 证 据


另一项研究调查了2月初从武汉撤离的565名日本公民,并对其病毒和症状进行了反复的检测和监测。在3月13日《国际传染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2,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有13名撤离者感染,其中有31%(4人)从未出现症状。


但是,有关无症状病例的最佳依据可能来自“钻石公主号”游轮,2月初该游轮在日本海域爆发了COVID-19,该游轮随后被隔离,3711名乘客和船员被反复测试和密切监视。


3月12日,Chowell发表在《欧洲监测》杂志上的建模研究表明3,在“钻石公主号”上的约700名感染者中,约有18%从未出现症状。


Chowell表示,游轮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之中有很多老年人,老年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往往症状较重,所以他怀疑普通人群的无症状感染率可能更接近日本研究小组报告的31%。


考虑到几项研究的结果,Chowell认为无症状或轻度病例加起来约占所有感染的40-50%。


病 毒 脱 落


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会传染他人吗?在3月8日发布的一份预印本研究报告中4,一个德国的研究小组发现,一些患者在发病早期,即症状较轻时,咽拭子的病毒载量较高。这意味着病原体很容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病毒脱落(Viral shedding)——并传播给他人。


中国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在17名COVID-19患者发病后不久就检测到了高病毒载量。此外,研究人员昨天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5,一名感染者从未出现症状,但所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人相当。


这是首次详细分析病毒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脱落程度。这些数据证实了许多科学家的猜测:一些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仍具有高度传染性。


许多科学家担心,这也可能导致儿童对病毒的易感性被低估了。一项针对中国700多名受感染儿童的研究发现6,56%的感染儿童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


小 结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些发现站得住脚,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正在加剧疫情大流行的轻症和无症状病例。他们呼吁关闭学校,取消公共集会,居家隔离,远离公共场所。实施强有力的社会隔离措施是阻止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Wang, C.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0.03.03.20030593 (2020).

2.Nishiura, H. et al. Int. J. Infect. Dis. 

https://doi.org/10.1016/j.ijid.2020.03.020 (2020).

3.Mizumoto, K., Kagaya, K., Zarebski, A. & Chowell, G. Euro Surveill. 25, 2000180 (2020).

4.Woelfel, R.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0.03.05.20030502 (2020).

5.Zou, L. et al. N. Engl. J. Med. 382, 1177–1179 (2020).

6.Dong, Y. et al. Pediatrics 

https://doi.org/10.1542/peds.2020-0702 (2020).


渔歌医疗编译自: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