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1传54事件,闹得人心惶惶。


尤其是被感染者曹某的感染方式一度是个谜团。她与从美国返回哈尔滨的22岁“既往感染者”韩某仅为楼上楼下邻居,双方素不相识,没有见面,曹某究竟是怎么被感染的呢?


Photo by Miguel Á. Padriñán from Pexels


哈尔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经查,曹某与韩某所居住的建筑为一梯一户,整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存在可能被污染的共同空间。此外另一种可能是,上下相邻两层因房屋结构也存在疾病传播的机会。两者具体病情传播以及关联性还在调查。


电梯或为最终感染环境!


电梯作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高楼大厦、住宅小区用户上上下下,是所有人的必经之地。为防止噪音,电梯轿厢做成了密闭的空间,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一旦有病源,楼内所有乘坐电梯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比如说感染者坐电梯没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吐痰,会形成气溶胶存在电梯里,他离开电梯后,仍可能会造成后来进入电梯者的感染。


然而,员工上下班、住户出行,电梯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电梯防疫尤为重要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居民应尽量避免乘坐直梯,建议走楼梯和扶梯。居民进入电梯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接触电梯表面,减少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你碰我也碰,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


对应策略有三条:


一是增加消毒频次,一天一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

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

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疫情爆发初期社会各界都比较重视疫情,但是随着疫情减轻和趋于稳定,大家的戒备心都放下了,更都放松了对疫情的防备,哈尔滨的1传54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


现阶段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依然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疫措施,比如出门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自己出现了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该积极去医院排查是否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切不可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