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手足口病开始进入流行上升期,在5-7月达到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其中,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最高,青少年和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237.6万位居第一。
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2—6.5,它的传播系数是新冠病毒(1.4—2.5)的3倍。
手足口病发病人多、传播系数高,但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Photo by Daniel Reche from Pexels
生活中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0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0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0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0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0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0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0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手足口症状
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有发热38℃~39℃、咳嗽、食欲不振等,此时还无法判断是否为手足口病。当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可初步判定为手足口病。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病后5~7天可自行自愈,症状较轻,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但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如果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头痛、呕吐等症状需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