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出现被蜱(pí)虫叮咬发痒、最严重的甚至死亡的例子。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蜱虫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蜱虫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但因为它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其他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有某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病”全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然后死亡。


如何预防蜱虫?


首先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不要穿凉鞋。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Photo by Kellie Churchman from Pexels


遇到蜱虫叮咬,别硬拽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此外,如果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