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便是端午节了,吃货们很早就包上了粽子!但一定要小心,不要买到有毒粽叶。
市场上出售的粽叶分为鲜粽叶和干粽叶。部分不法商贩在鲜粽叶上做起了文章,有部分鲜粽叶虽然卖相好,但其实是用干粽叶或老粽叶,加入化学品蒸煮而成的,铜含量严重超标,吃了用它来包的粽子,会影响身体健康。
Photo by Mae Mu on Unsplash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专家介绍,有毒的鲜粽叶是用硫酸铜等化学物品浸泡蒸煮而成的。
在浸泡的干粽叶中,加入硫酸铜、氯化铜等原料,让已失去原色泽的粽叶重新变绿,这种“返青粽叶”可能会附着含量较高的铜。如果使用的是工业级的硫酸铜、氯化铜,除铜外,还可能夹杂砷、铅、汞等重金属。包粽子一旦用了这样的粽叶,这些重金属会游离到粽子,人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可能引起铜中毒,出现肠胃炎,皮肤红肿、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我们该如何识别这种有毒粽叶呢?
方法一:把粽叶在水里稍微煮一下,观察汤水的颜色。新鲜的粽叶煮出来的水,明显就是一种枯黄的感觉;而硫酸铜处理过的粽叶泡完水之后,实际上是硫酸铜的绿色。
方法二:在煮粽叶的汤水中,放入一枚银白色铁钉,几分钟后,假如这枚铁钉变成了黑色,那么就是有毒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