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儿童的“健康保护伞”。
疫苗属于药品,接种后会有不良反应,例如红肿、发烧等。当妈妈的很慌张,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01 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呢?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力,但是,任何疫苗作为抗原,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大分子的异物或异体物质,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02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免疫效果吗?
通常不良反应不会影响接种效果。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手段。
但疫苗对于人体是一种外来异物,少数人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与接种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每种疫苗的说明书中均会有不良反应的专项内容。
03 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
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
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其又可细分为: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一般持续1 ~ 2 天,个别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通常加强观察即可。
当出现单纯发热低于38.5℃,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多喝水,多休息;如单纯发热高于38.5℃、发热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时, 须及时就诊。
对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并持续3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为接种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通常不大,一般24 ~ 48 小时逐步消退。红肿和硬结直径<2cm,一般不需处理;红肿和硬结直径为2 ~ 3cm,可用干净毛巾先冷敷,待红肿消退或局限后仍有硬结时可改为热敷,每次10 ~ 15 分钟,每日数次;红肿和硬结直径≥ 3cm,应及时就诊。
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异常反应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因素所引起,其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的表现与一般反应不同,如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 、热性惊厥、卡介苗淋巴结炎,甚至极罕见的过敏性休克等。
当发生异常反应时,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临床处置,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后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
Photo by Victoria Borodinova from Pexels
04 如何避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首先留观30 分钟,观察孩子是否会发生极罕见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以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时,医生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其次,家长需要确认是否已了解了本次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并留存了咨询电话号码。
接种疫苗当天,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注射针眼感染;不要给孩子吃新的辅食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穿新的衣物,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时,干扰发生原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