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Image by 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一、在发生洪涝灾害期间,应该做好自救对策:


1、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预警信息。如能提前数小时收到暴雨预报、洪水预警等消息,应及时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同时要方便拿取,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好防水处理后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此外,还要储备一些食物,瓶装水等。


2、如果湍急的洪水来临时,你恰好在房子里,应第一时间向结实的房顶等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3、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以防万一。不到万不得已,未经过避险求生专业训练的人最好不要离开旱地随水漂流。但当水位不断上涨、情况恶化时,则应果断选择自制逃生筏。床板、箱子、柜子、门板等遇水能浮起来的东西都可作为简易逃生筏材料,没有结实的绳子,可撕开床单被单等固定。


4、如果开车在路上滑入水中,除了拨打救援电话,还应立即自救,特别是汽车一落水立即打开电子中控锁以防自动锁门。如果水淹导致车子熄火,应砸窗逃生,迅速离开现场。


5、内涝避险大多可依靠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若被困于郊区,没有能躲水的建筑物,则应尽量往高处转移,比如爬到树上等待救援。水灾户外避险要远离电线杆、高压线铁塔等电力设施,防止触电。


6、洪水退后不要立即回到家中或水淹区域,因为水势退后,斜坡多的地方还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二、洪涝灾害发生后,为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做到以下几点: 



1.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病媒生物控制。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5.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6.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7.预防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