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吃药时,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让更多的水分参与新陈代谢;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尤其是下面这三种药!
JESHOOTS.com © Pexels
服用时适当多喝水
▊ 一、解热镇痛药
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患者,如果因病情需要大剂量或长期服药,很可能造成肾损害,此时通过多喝水能达到“稀释”毒性的作用。同时,此类药物也会加速排汗,造成体内水分流失,多喝些水也可预防脱水的发生。
▊ 二、“三抗药物”(磺胺类抗菌药物、抗结核药、抗痛风药)
此三类药物服用后如果不多喝水,人体生成尿量不足,就容易在肾脏或输尿管中析出结晶,形成结石,堵塞输尿管,甚至会造成肾功能衰竭。
▊ 三、某些抗癌药
在使用抗癌药(顺铂等)、蛋白酶抑制剂时,每日至少饮水2升以上,以免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等泌尿系统损伤。
所有的药都一定多喝水么?
不、不、不,这面这五种药可不行!
服用时应当限制饮水的药物
▊ 一、某些治疗胃病的药物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混悬凝胶等,服药后在胃中形成保护膜,故服用时不要多喝水,服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避免保护层被水冲掉,而且最好空腹饭前1小时服用或睡前服用。
▊ 二、性质黏稠的止咳药
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这些药物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发炎的咽喉部而发挥作用,应少喝水,尤其不应喝热水,避免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 三、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应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直接吸收药物以达速效。不可咽下,不需用水送服。
▊ 四、抗利尿药
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等,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引起水钠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
▊ 五、各类治疗口腔、咽喉感染的口含片
如西瓜霜润喉片等,不能用水送服。
Karolina Grabowska © Pexels
除了饮水的量要注意,饮水的温度也要注意,服用以下药物,切忌不可饮用过热的水,否则也会影响药效。
服用时不可饮用过热的水的药物
▊ 一、助消化类药物
如胃蛋白酶合剂、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
▊ 二、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 三、止咳糖浆类药物
如果用热水冲服,易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影响药物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的疗效。
▊ 四、活疫苗或含活性菌类药物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 五、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认为,采用清热类中成药治疗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用凉开水送服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