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英国有十几万只火鸡突然死亡,后证实饲料中含有霉变的花生粉。1961 年确定使花生霉变的是黄曲霉菌,并于第二年分离鉴定出其中的致癌物质,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1974 年印度西部的两个邦由于当年雨水过多,造成玉米严重霉变,村民食用霉变玉米后导致397 人中毒,106人死亡,尸检及病理实验证明是黄曲霉毒素中毒。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致癌物,属于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Photo by Mike from Pexels
◆ 高温不易破坏
黄曲霉毒素B1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268℃左右,故烹调中的一般加热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
◆ 毒性强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也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一粒严重发霉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 的玉米就会使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 1类致癌物
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
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是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霉变也会陷入它的魔爪。此外,久泡的木耳、没洗干净的筷子、没洗干净的砧板、发苦的坚果、劣质芝麻酱、变质的大米、小作坊自榨油等都有可能含有黄曲霉素。
Photo by shattha pilabut from Pexels
◆ 勤洗手
除了食物,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可能污染有黄曲霉毒素,勤洗手是远离毒素最基本的做法。
◆ 尽量不要囤积食物
避免黄曲霉毒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
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购买坚果应尽量选择小包装。
◆ 丢掉发霉的东西
发霉的不一定是黄曲霉,但很多霉菌都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坚决丢掉,不要用水洗掉或者把霉变部分去掉,这是不行的。
因为黄曲霉毒只需要一点点就会中毒,肉眼看不见的不一定就没有毒素。
◆ 吃坚果尽量不要用嘴破壳
勤快一点,用手或工具剥,坏的不要吃,尽量减少黄曲霉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