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研究发现,勤劳的人认知水平较高、记忆力更好。
研究人员对100名15到40岁之间的男女进行记忆测试,同时了解了他们做家务的情况。对比发现,爱劳动、经常做家务的参试者,记忆力更好。这一结果在男性中体现尤为明显,相较于不爱劳动、很少做家务的男性,热爱劳动、勤劳的男性记忆测试成绩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因为勤劳的人经常处在做家务和工作轮换的过程中,慢慢磨练出较好的记忆技能。建议男人可以通过多做家务、负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来提高他们的记忆。
手指长度藏着心理秘密。挪威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通过比较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就能够知道一个人是否容易焦虑。
研究者测量了42名女性的手指长度,随后让这些女性完成各种脑力任务和心理相关问卷调查。实验的结果显示,如果参与者的无名指比食指长,那么她们空间思维能力较强、爱运动、易焦虑,较为男性化;如果无名指比食指短,则她们的语言记忆能力等女性化特征较明显。
成年人食指与无名指的相对长度,与胎儿时期在子宫内接受的雄激素睾酮有关。睾酮含量越高,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母体子宫内睾酮含量过高会增加孩子长大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且睾酮本身会增加人的男性化特征,所以无名指比食指长的人更容易焦虑,且有野心和冲劲。
语言是人类交流不可缺失的媒介。美国密苏里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学习外语,不仅有助于人们交流信息和思想,还能降低人们抑郁的风险,培养开朗性格。
研究人员收集了夏威夷587名年龄在3~17岁之间的儿童及其家庭的数据。数据包括这些儿童的外语能力、性格特征、所处家庭环境以及在学校的表现等。
对比分析发现,多学了一门外语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各科成绩明显高于同龄儿童;他们升到三年级时,在老师、同学中也更受欢迎,与家人关系更加融洽,性格也更为开朗、活泼;研究还发现,没有学习外语的孩子,8岁时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3倍。
头疼、痛经或是关节痛的时候,吃片止痛药总能帮人快速脱离身体的痛苦。而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国家健康机构的心理学家们发现,止痛药似乎还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降低共情能力。
研究者们指出,在他们的实验中,服用了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被试对他人承受的痛苦更不敏感。
此前就有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人们看到他人受苦时,前扣带皮层和前脑岛皮层会被激活,而这两部分脑区在自身受到痛苦时也会变得活跃。从这项研究来看,疼痛共情也与人们对自身疼痛的感知存在不少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