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日,科学家在欧洲和国际肥胖症会议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业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端粒缩短,而端粒缩短是细胞水平上生物衰老的标志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与很少吃加工垃圾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3份或更多的“超加工食品”的人,染色体末端DNA和蛋白质端粒链会变短,衰老的几率增加了一倍。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因此,端粒缩短是细胞水平上生物衰老的标志,端粒也被科学家们称为“生命时钟”



这项研究历时19年,研究人员要求886名参与者(645名男性,241名女性,年龄:57-91岁每两年提供一次关于他们饮食习惯的详细数据。参与者的端粒酶数据是在基线时(2008年)通过实时qPCR从唾液样品中测得。


研究发现,与最低摄入超加工食品组相比,另外三组人(中、中高和高摄入组)端粒缩短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29%、40%和82%。


高度加工的食物营养贫乏,会引发肥胖、抑郁、2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这些疾病通常都与年龄有关,它们与氧化应激和影响端粒长度有关。



超加工食品是一种工业生产的食物,由油、脂肪、糖、淀粉和蛋白质的混合物组成,它们几乎不含全天然食物,且通常包括大量人工调味剂、色素、乳化剂、防腐剂和其他为增加保质期和利润率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