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Rudolf Virchow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一直被医学界认可。


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今年,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


血管的堵塞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逐步积聚下来的,平时就要注意身体传递的这些信号。


Photo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


血栓的四个信号

_


晕:平时休息时,突然一阵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发生昏厥现象。要注意,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如果经常发生,则尽早到医院就诊为好。


麻:当人体血液中有血栓,四肢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所以,如果在生活中,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


跛: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便会感觉腿酸,需要休息一会才可以缓解。血栓会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肌肉酸痛。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


肿:血栓在静脉中形成,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最容易辨识的就是突然单侧腿肿了,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如果感觉小腿肿胀但目测无法确定,可以用卷尺测量比对。


当血栓形成初期,身体是没有感觉的,当形成90%时,便会发生血管栓塞。也就是说,一旦血管堵塞有所表征,便是已经到了严重时期,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