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天津市发布通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已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这已经不是国内冷链样本第一次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自7月以来,我国频频出现进口冷链冻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案例。最初,出现阳性的样本多为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自8月开始,冻鸡翅、冻去骨牛肉、冻带鱼、冻猪肉等逐渐出现在名单上。



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11月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海关、交通、卫生、市场监管等各部门协同配合,按职责分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作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对进口冷链食品装载运输工具和包装原则上只进行一次预防性全面消毒,避免重复消毒,防止专为消毒作业实施掏箱、装箱,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成本,影响物流和市场供应。


口岸环节

海关部门根据制定的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规定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海关部门组织指导督促查验场地经营者或进口企业,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消毒完成后,消毒单位出具该批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


未在口岸环节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按规定放行后,在后续环节予以消毒。


冷链运输和出入库环节

进口冷链食品在从集装箱卸货换装至国内运输工具时,货主或其代理人对货物包装实施消毒。


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冷链物流企业严格查验海关通关单证,落实运输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装备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


流通环节

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如未消毒,则在掏箱卸货时,对该批货物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消毒完成后,消毒单位出具该批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


生产经营单位对需打开外包装的货物的内包装实施消毒。


市场环节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现场检查和索票索证工作,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销售。


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