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国内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由于患病人数增多及发病年轻化,痛风患者也成为药店人员慢病服务的重点群体之一。


cnick © Pixabay 


痛风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与肾病变期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即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期,是痛风病人到药店自行询问和购药的最常见时期。

也正是由于这一阶段在临床表现上有迷惑性,有些药店人会将痛风误判成普通关节炎进行导购,从而使顾客流失。


急性关节炎期的症状要谨记


急性关节炎时期,痛风患者往往会有以下表现特点:

1.小关节红肿疼痛(最常见为第一跖趾关节,约50%,其他部位依次为足底>踝>足跟>膝>腕 >指>肘等关节);

2.常在夜间发作;

3.有明显诱因,比如喝酒,吃肉,关节劳累、受寒等;

4.不止一次发作。

有效治疗痛风的三类药

如果将众多治疗痛风的药物比作江湖门派,那么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好比江湖上人们尊重的少林寺和武当,非布司他则是新兴崛起的日月神教。

那么痛风发作,首选非布司他、别嘌醇还是苯溴马隆呢?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推荐,痛风降尿酸治疗的一线药物发生了改变,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均成为一线治疗药物,别嘌醇因其引发的超敏反应需谨慎使用。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机理相同,因此选择药物选用其中一种就可以。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进而转变成尿酸的过程受阻,使尿酸生成减少,属于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来降低血尿酸和减少组织中尿酸结晶的沉着,所以属于增加尿酸排泄药物。

三类药物的使用人群

1.别嘌醇是第一个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具有良好降尿酸效果。尤其适用于尿酸生成增多型的患者。多国指南均推荐别嘌醇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别嘌醇在美国受欢迎程度比中国高,原因是包括国人在内的亚裔人群携带HLA-B*5801易感基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容易发生严重皮疹的不良反应。

2.非布司他的江湖资历远远不及别嘌醇,但潜力巨大,目前已经展现良好的药效和较少的副作用,随着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未来必将大有作为。非布司他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尤其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3.苯溴马隆作为促尿酸排泄药物,特别适用于肾尿酸排泄减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对于尿酸合成增多或有肾结石高危风险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其他关于痛风的小知识


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消炎药可以减少痛风发作频率,但它们不能减少关节腔内的尿酸盐沉积,也不能预防尿素盐带来的隐匿性骨侵蚀。但秋水仙碱长期使用会带来神经肌肉毒性;非甾体消炎药长期使用也有相关风险。


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等抗炎止痛药可以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但痛风急性症状控制后即停用秋水仙碱,试图单靠降尿酸药物来预防痛风发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痛风发作频率跟血尿酸的水平有关,而在降尿酸盐治疗的最初几个月里痛风相对容易频繁复发,这是由于血尿酸的过快下降和波动易带来痛风发作。因此推荐联合秋水仙碱来预防痛风发作,如血尿酸达目标值则可以停秋水仙碱。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