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因为细菌感染到医院开具抗生素治疗之后,有的宝宝在服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这时如果排除食物或者其他外界原因,宝爸宝妈们需要警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DD)是指使用抗生素以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多见于儿童,10%的孩子服用抗生素后会出现腹泻问题,2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的几率高达18%。

ADD发病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目前引起ADD的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通常认为跟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处于平衡状态,相安无事: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同时还能帮助正常的消化吸收;条件致病菌因数量少而不至于导致疾病发生。

在使用抗生素之后,一方面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由其支持的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引起部分糖代谢不足,滞留在肠道内使渗透压升高、PH值改变,刺激肠道分泌的物质增加,进而出现腹泻。

另一方面,抗生素打破的菌群平衡状态使得条件致病菌,如艰难梭菌的数量增多,开始兴风作浪,导致肠道炎症并出现腹泻症状。由于对该菌的研究比较明确,有时候ADD会特指艰难梭菌导致的腹泻。

当然,也有研究认为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可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引起ADD的常见抗生素


总体来说,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更易诱发ADD。有研究报道广谱抗生素引起ADD的发生率是窄谱抗生素的10-70倍。

最常见的包括:林可霉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较少相关的包括:一代头孢菌素、其他青霉素、大环内酯类;
极少相关的包括:氨基糖苷类、利福平、磺胺类。

目前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
推荐停用抗生素和调整抗生素。对于大多数ADD,停止使用抗生素即有效,即使艰难梭菌感染,部分患者仅停用抗生素也有效。因此,针对所有ADD患者,如果不影响原发病的恢复,均应考虑立即停用抗生素。

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如果是轻中度腹泻,不导致孩子的腹痛、脱水等问题时,暂不需要停用抗生素,还是要用满疗程;一般情况下,满疗程停抗生素后几天,腹泻即可自动缓解。如果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腹泻逐渐加重,或者表现严重,出现发热、明显腹痛、血性大便、脱水甚至休克时,需立即停用抗生素,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2、补充益生菌
建议补充益生菌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目前认为益生菌对预防ADD可能具有中等程度的保护作用,能将腹泻时间缩短1天。特定的菌株、制剂和使用剂量没有具体推荐方案,临床上常用鼠李糖乳杆菌或布拉氏酵母菌,100-200亿CFUs每天的使用频次。

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药学部 吴然
图片来源:Daniela Dimitrova ©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