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它的发生往往与进食有关,有人是饿肚子时疼得厉害,有人是吃完饭更严重。其实,不同的疼痛时间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PART 01  餐前饭后腹痛大不同


1.餐前疼

十二指肠溃疡


秋冬、冬春交替之际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就是空腹时上腹痛,也可能会出现夜间痛,进食后就能缓解。


原因:患者空腹时,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痛感会更强。进食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时已与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对溃疡面的刺激较小,疼痛便会有所缓解。


用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采用四联疗法;对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建议采用“抑制胃酸类药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中成药”的联合用药方案,疗程4-6周。


2.进食中疼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多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的上腹痛较明显,常反复发作,出现在进食中或餐后。


用药:



3.餐后0.5~1小时疼

胃溃疡


进食后,食物与胃黏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而且胃蠕动增强,会对溃疡造成牵拉;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坏更大,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会加剧这种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餐后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用药:综合用药方案与十二指肠溃疡大体相同,但疗程为6~8周。


4.饱餐后有烧灼感

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用药:不论是初始治疗还是维持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都是首选,它具有抑酸完全、作用强、抑酸时间的特点。控制发作临床药物治疗策略:足量、足疗程,必要时联合,根据病情采用递增或降阶疗法。


5.餐后饱胀

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感。餐后比空腹时更敏感。


用药: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抗焦虑抑郁等对症治疗为主。


PART 02  腹痛不同“痛感”疾病不同


01 胀痛

 

疼痛程度较轻,多为胃肠道消化不良、肠梗阻、肠麻痹、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脏层腹膜被动膨胀所。


02 阵发性疼痛


多为机械性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等空腔脏器发生痉挛或阻塞性病变;胆道蛔虫病常表现为间歇性上腹“钻顶样”剧痛。


03 隐痛


多为胃肠道的轻微炎症、溃疡,比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


04 痉挛性疼痛


常见原因有胃肠道炎症、溃疡等,有时需与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做区别。


05 剧烈绞痛


胃肠道对缺血的疼痛反应敏感,如果临床出现极为剧烈的腹痛,可考虑腹腔内脏器缺血,需尽快就医。


此外,消化性溃疡病常表现为典型的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胃、十二指肠穿孔常为突发性中上腹的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急性阑尾炎则首先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即转移性疼痛。


不论何种腹痛,若腹痛严重、不能缓解或反复出现,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尤其是在剧烈腹痛的同时伴有发热、黑便或血便、无法控制的呕吐和(或)呕血、无尿、晕厥或昏迷,或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胸痛)延续到腹部,需紧急就诊。


突发腹痛就医前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暂时禁食禁水,以避免加重部分疾病的病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肠梗阻等。


参考文献

1.功能性消化不良云南中成药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1-5

2.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9):30-5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