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的医生可能会经常听到患者说“我以为只是小毛病......”,许多疾病最开始都是由这些“小毛病”累计而来的。趁你“不注意”这些小毛病就会累积成“大毛病”,甚至危及生命。接下来让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不容忽视的“小毛病”。


乙肝与肝癌 


乙肝一般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病。因为早期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较轻的症状,所以很多患者会对其忽视,认为只是最近劳累过度。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肝脏很有可能会被乙肝病毒损伤,从而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根据2022年《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7%的肝癌患者是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


若有乙肝早期症状应主动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发现感染后积极抗病毒治疗。如果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劳累外,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许多人都以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小毛病,但其实早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就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直接关系。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胃炎等疾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如果不加以干预,会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而我国一个合餐制的国家,从而幽门螺杆菌也出现了“一人感染,全家阳性”的传播特点。


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在消化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全程的抗菌根除治疗,必要时完善胃镜检查。并且在根除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同时也要提醒家人进行检查。


胃肠息肉与胃肠癌 


胃息肉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小,所以也极容易被患者忽视。


目前胃肠息肉是一种行内公认的癌前期病变,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根据病因或组织类型的不同,肠息肉可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错构瘤样息肉等。其中腺瘤样息肉癌变率高,而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很小。


若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应该及时切除。胃肠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所以需要定期复查随访。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不明,且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病。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时间越长,癌变的风险越大。据现有资料显示,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达20年的人群中,癌变的比例为12.5%,而30年时可达40%。


所以若果确诊有溃疡性结肠炎患应定期复诊,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预防癌变。


HPV感染与宫颈癌 


最近“九价”的风刚刚过去,“九价疫苗”就是为了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HPV和宫颈癌的发生有80-90%的相关性,也就是说,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重要因素。


HPV阳性治疗后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是否病变或病情反复,同时注意使用安全套避免交叉感染。如果治疗后高危感染没有转阴,则需要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虽然患病后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降低,但感染HPV后仍可接种疫苗。


“小毛病”不可拖,但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癌变”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结果。大部分病情通过积极治疗,定期进行复查等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     END     ● 

封面图来源:Pexels © Karolina Grabowska

渔歌临床招募平台肿瘤患者招募,全国各地有中心,涵盖前沿靶向药、抗体偶联药物、PD-1/PD-L1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免疫联合靶向疗法……


添加医学助理微信或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临床试验项目。